昆山代理記賬-注冊公司-公司注冊

            咨詢熱線:

            159-5092-3597
            158-9565-5121

            審計驗資

      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|服務項目

            昆山會計代賬——財務成本管理的110個公式,超實用!昆山泰信豐為您專業整理

            作者: 來源:www.simplyaupairs.com 日期:2017/10/11 11:02:28 人氣:4222

            財務報表分析

            1、流動比率=流動資產÷流動負債

            2、速動比率=速動資產÷流動負債

            保守速動比率=(現金+短期證券+應收票據+應收賬款凈額)÷流動負債

            3、營業周期=存貨周轉天數+應收賬款周轉天數

            4、存貨周轉率(次數)=銷售成本÷平均存貨其中:平均存貨=(存貨年初數+存貨年末數)÷2

            存貨周轉天數=360/存貨周轉率=(平均存貨×360)÷銷售成本

            5、應收賬款周轉率(次)=銷售收入÷平均應收賬款

            其中:銷售收入為扣除折扣與折讓后的凈額;應收賬款是未扣除壞賬準備的金額

           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=360÷應收賬款周轉率=(平均應收賬款×360)÷銷售收入凈額

            6、流動資產周轉率(次數)=銷售收入÷平均流動資產

            7、總資產周轉率=銷售收入÷平均資產總額

            8、資產負債率=(負債總額÷資產總額)×100% (也稱舉債經營比率)

            9、產權比率=(負債總額÷股東權益)×100% (也稱債務股權比率)

            10、有形凈值債務率=[負債總額÷(股東權益-無形資產凈值)] ×100%

            11、已獲利息倍數=息稅前利潤÷利息費用

            長期債務與營運資金比率=長期負債÷(流動資產-流動負債)

            12、銷售凈利率=(凈利潤÷銷售收入)×100%

            13、銷售毛利率=[(銷售收入-銷售成本)÷銷售收入]×100%

            14、資產凈利率=(凈利潤÷平均資產總額)×100%

            15、凈資產收益率=凈利潤÷平均凈資產(或年末凈資產)×100%

            或=銷售凈利率×資產周轉率×權益乘數

            16、權益乘數=資產總額÷所有者權益總額=1÷(1-資產負債率)=1+產權比率

            17、平均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=∑(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數×發行在外的月份數)÷12

            18、每股收益=凈利潤÷年末普通股份總數=(凈利潤-優先股利)÷(年末股份總數-年末優先股數)

            19、市盈率(倍數)=普通股每市價÷每股收益

            20、每股股利=股利總額÷年末普通股股份總數

            21、股票獲利率=普通股每股股利÷普通股每股市價

            22、市凈率=每股市價÷每股凈資產

            23、股利支付率=(每股股利÷每股凈收益)×100%

            股利保障倍數=股利支付率的倒數

            24、留存盈利比率=(凈利潤-全部股利)÷凈利潤×100%

            25、每股凈資產=年末股東權益(扣除優先股)÷年末普通股數(也稱每股賬面價值或每股權益)

            26、現金到期債務比=經營現金凈流入÷本期到期的債務(指本期到期的長期債務與本期應付票據)

            現金流動負債比=經營現金凈流入÷流動負債

            現金債務總額比=經營現金凈流入÷債務總額(計算公司最大的負債能力)

            27、銷售現金比率=經營現金凈流入÷銷售額

            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=經營現金凈流入÷普通股數

            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=經營現金凈流入÷全部資產×100%

            28、現金滿足投資比=近5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÷近5年資本支出、存貨增加、現金股利之和

            現金股利保障倍數=每股營業現金凈流入÷每股現金股利

            29、凈收益營運指數=經營凈收益÷凈收益=(凈收益-非經營收益)÷凈收益

            現金營運指數=經營現金凈流量÷經營所得現金(經營所得現金=經營活動凈收益+非付現費用)

            財務預測與計劃

            30、外部融資額=(資產銷售百分比-負債銷售百分比)×新增銷售額-銷售凈利率×計劃銷售額×(1-股利支付率)

            31、銷售增長率=新增額÷基期額或=(計劃額÷基期額)-1

            32、新增銷售額=銷售增長率×基期銷售額

            33、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=資產銷售百分比-負債銷售百分比-銷售凈利率×[(1+增長率)÷增長率]×(1-股利支付率)

            34、可持續增長率=股東權益增長率=股東權益本期增加額÷期初股東權益

            =銷售凈利率×總資產周轉率×收益留存率×期初權益期末總資產乘數

            或=權益凈利率×收益留存率÷(1-權益凈利率×收益留存率)

            財務估價

            (P-現值 i-利率 I-利息 S-終值 n―時間 r―名義利率 m-每年復利次數)

            35、復利終值復利現值

            36、普通年金終值:或

            37、年償債基金:或A=S(A/S,i,n)(36與37系數互為倒數)

            38、普通年金現值:或 P=A(P/A,i,n)

            39、投資回收額:或 A=P(A/P,i,n)(38與39系數互為倒數)

            40、即付年金的終值:或 S=A[(S/A,i,n+1)-1]

            41、即付年金的現值:或 P=A[(P/A,i,n-1)+1]

            42、遞延年金現值:第一種方法:第二種方法:

            43、永續年金現值:

            44、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的換算:

            45、債券價值:分期付息,到期還本:PV=利息年金現值+本金復利現值

            純貼現債券價值PV=面值÷(1+必要報酬率)n (面值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按本利和支付)

            平息債券PV=I/M×(P/A,i/M,M×N)+本金(P/S,i/M,M×N)(M為年付息次數,N為年數)債券

            永久債券

            46、債券到期收益率=或

            (V-股票價值 P-市價 g-增長率 D-股利 R-預期報酬率 Rs-必要報酬率t-第幾年股利)

            47、股票一般模式:零成長股票:固定成長:

            48、總報酬率=股利收益率+資本利得收益率或

            49、期望值:

            50、方差:標準差:變異系數=標準差÷期望值

            51、證券組合的預期報酬率=Σ(某種證券預期報酬率×該種證券在全部金額中的比重)即:

            m-證券種類 Aj-某證券在投資總額中的比例;-j種與k種證券報酬率的協方差

            -j種與k種報酬率之間的預期相關系數 Q-某種證券的標準差

            證券組合的標準差:

            52、總期望報酬率=Q×風險組合期望報酬率+(1-Q)×無風險利率

            總標準差=Q×風險組合的標準差

            53、資本資產定價模型:

            ① COV為協方差,其它同上

            ②直線回歸法

            ③直接計算法

            54、證券市場線:個股要求收益率理

            投資管理

            55、貼現指標:凈現值=現金流入現值-現金流出現值

            現值指數=現金流入現值÷現金流出現值

            內含報酬率:每年流量相等時用“年金法”,不等時用“逐步測試法”

            56、非貼現指標:回收期不等或分幾年投入=n+n年未回收額/n+1年現金流出量

            會計收益率=(年均凈收益÷原始投資額)×100%

            57、投資人要求的收益率(資本成本)=債務比重×利率×(1-所得稅)+所有者權益比重×權益成本

            58、固定平均年成本=(原值+運行成本-殘值)/使用年限(不考慮時間價值)

            或=(原值+運行成本現值之和-殘值現值)/年金現值系數(考慮時間價值)

            59、營業現金流量=營業收入-付現成本-所得稅(根據定義)=稅后凈利潤+折舊(根據年末營業成果)=(收入-付現成本)×(1-所得稅率)+折舊×稅率(根據所得稅對收入和折舊的影響)

            60、調整現金流量法:(α-肯定當量)

            61、風險調整折現率法:

            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=無風險報酬率+β×(市場平均報酬率-無風險報酬率)(β—貝他系數)

            項目要求的收益率=無風險報酬率+項目的β×(市場平均報酬率-無風險報酬率)

            62、凈現值=實體現金流量/實體加權平均成本-原始投資

            凈現值=股東現金流量/股東要求的收益率-股東投資

            63、β權益=β資產×(1+負債/權益)β資產=β權益÷(1+負債/權益)

            流動資金管理

            64、現金返回線 H=3R-2L(上限=3×現金返回線-2×下限)

            65、收益增加=銷量增加×單位邊際貢獻

            66、應收賬款應計利息=日銷售額×平均收現期×變動成本率×資本成本

            平均余額=日銷售額×平均收現期占用資金=平均余額×變動成本率

            67、折扣成本增加=(新銷售水平×新折扣率-舊銷售水平×舊折扣率)×享受折扣的顧客比例

            68、訂貨成本=訂貨固定成本+年需要量/每次進貨量×訂貨變動成本

            取得成本=訂貨成本+購置成本儲存成本=固定成本+單位變動成本×每次進貨量/2

            存貨總成本=取得成本+儲存成本+缺貨成本 TC=TCa+TCc+TCs

            (K-每次訂貨成本D-總需量 Kc-單位儲存成本 N-訂貨次數U-單價 p-日送貨量 d-日耗用量)

            69、經濟訂貨量

            總成本最佳訂貨次數經濟訂貨量占用資金=最佳訂貨周期陸續進貨的經濟訂貨量總成本

            70、再訂貨點(R)=交貨時間(L)×平均日需求量(d)+保險儲備(B)R=L×d+B(Ku-單位缺貨成本;S-一次訂貨缺貨量;N-年訂貨次數;Kc-單位存貨成本)

            71、保險儲備總成本=缺貨成本+保險儲備成本=單位缺貨成本×缺貨量×年訂貨次數+保險儲備×單位存貨成本

            即:TC(S、B)=Ku×S×N+B×Kc

            籌資管理

            72、實際利率(短期借款)=名義利率/(1-補償性余額比率)或=利息/實際可用借款額

            73、可轉換債券轉換比例=債券面值÷轉換價格

            股利分配

            74、發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收益(市價)=發放前每股收益(市價)÷(1+股票股利發放率)

            資本成本和資本結構 通用模式:資本成本=資金占用費/籌資金額×(1-籌集費率)

            75、銀行借款成本:

            (K1-銀行借款成本;I-年利息;L-籌資總額;T-所得稅稅率;R1-借款利率;F1-籌資費率)

            考慮時間價值的稅前成本(K):(P-本金)稅后成本(K1):(K1)=K×(1-T)

            76、債券成本:

            (Kb-債券成本;I-年利息;T-所得稅率;Rb–債券利率;B-籌資額(按發行價格);Fb-籌資費率)

            考慮時間價值的稅前成本(K):(P-面值)稅后成本(Kb)(Kb)=K×(1-T)

            77、留存收益成本:

            第一種方法:股利增長模型:

            第二種方法:資本資產定價模型:

            第三種方法:風險溢價法:(Kb-債務成本;RPc -風險溢價)

            78、普通股成本:(式中:D1—第1年股利;P0—市價;g—年增長率)

            優先股成本=年股息率/(1-籌資費率)

            79、籌資突破點=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籌集到的資金額÷該種資金在資本結構中所占的比重

            80、加權平均資金成本:(Kw為加權平均資金成本;Wj為第j種資金占總資金的比重;Kj為第j種資金的成本 )

            81、籌資突破點=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籌集到的某種資金額/該種資金所占比重

            82、(p-單價 V-單位變動成本 F-總固定成本 S-銷售額 VC-總變動成本 Q-銷售量 N-普通股數)經營杠桿:公式一:公式二: 財務杠桿:或(D—優先股息;T—所得稅率)

            總杠桿:DTL=DOL×DFL 或

            83、(EPS-每股收益; SF-償債基金;D-優先股息;VEPS-每股自由收益)

           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:或:每股自由收益無差別點:

            當EBIT大于無差別點時,負債籌資有利;當EBIT小于無差別點時,普通股籌資有利。

            84、市場總價值(V)=股票價值(S)+債券價值(B)假設 B=債券面值,則:

            S=(EBIT-I)(1-T)/Ks Ks—權益資本成本(按資本資產模型計算) Kb—稅前債務成本

           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或=Σ(個別資本成本×個別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重)

            并購與控制

            85、目標企業價值=估價收益指標×標準市盈率(市盈率模型法)

            資本收益率=息稅前利潤/(長期負債+股東權益)

            每股股票內在價值=每股股利現值+股票出售預期價格現值(股息收益貼現模式)

            86、經營性現金流量=營業收入-營業成本費用(付現性質)-所得稅=息稅前利潤+折舊-所得稅

            企業自由現金流量=息稅前利潤+折舊-所得稅-資本性支出-營運資本凈增加

            自由現金流量(CFt)=稅后利潤-新增銷售額×(固定資本增長率+營運資本增長率)

            87、(V-目標企業終值;WACC-加權平均資本成本(目標企業貼現率);FCFt-目標企業自由現金流量)

            零增長模型:穩定增長模型:是指(K+1)年的自由現金流量

            88、q比率法:q=股票市值/對應的資產重置成本股票價值=q×資產重置成本(q—市凈率)

            89、并購價值=目標公司凈資產賬面價值×(1+調整系數)×擬收購的股份比例

            或=目標每股凈資產×(1+調整系數)×擬收購的股份數量

            90、并購企業每股收益(市價)=并購后每股收益(市價)×股票:)率

            并購后每股收益=并購后凈收益/并購后股本總數

            =并購后凈收益/(并購企業股數+目標企業股數×股票:)率)

            91、并購收益=并購后公司價值-并購前各公司價值之和 S=Vab-(Va+Vb)

            并購完成成本=并購價+并購費用=Pb+F

            并購溢價=并購價-目標公司價值 P=Pb-Vb

            并購凈收益=并購收益-并購溢價-并購費用 NS=S-P-F

            或 NS=并購后公司價值-并購公司價值-并購價-并購費用 NS=Vab-Va- P-F

            目標企業的價值=估價收益指標×標準市盈率(收益法的市盈率模型)

            重整與清算

            92、資金安全率=資產變現率-資產負債率=(資產變現值-負債額)/資產賬面總額

            經營安全率=安全邊際率=(現有或預計銷售額-保本額)/現有或預計銷售額

            判別函數值

            X1-(營運資金/資產總額)×100;X2-(留存收益/資產總額)×100;X3-(息稅前利潤。資產總額)×100;X4-(普通股和優先股市場價值總額/負債賬面價值總額)×100;X5-銷售收入/資產總額

            成本計算

            93、通用公式:間接費用分配率=待分配的間接費用÷分配標準合計

            某產品應分配的間接費用=間接費用分配率×某產品的分配標準

            材料分配率=材料實際總消耗量(或實際成本)÷各種產品材料定額銷量(或定額成本)之和

            人工分配率=生產工人工資總額÷各產品實用工時之和

            制造費用分配率=制造費用總額÷各產品實用(定額、機器)工時之和

            輔助生產單位成本=輔助費用總額÷對外提供的產品或勞務總量

            各受益車間、產品、部門應分配的費用=輔助生產的單位成本×耗用量

            94、(約當產量法)

            在產品約當產量=在產品數量×完工程度 產成品成本=單位成本×產成品產量

            單位成本=(月初在產品成本+本月生產費用)÷(產成品產量+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)

            月末在產品成本=單位成本×在產品約當產量

            95、(按定額成本計算)

            月末在產品成本=在產品數量×在產品定額單位成本

            產成品總成本=(月初在產品成本+本月費用)-月末在產品成本

            產成品單位成本=產成品總成本÷產成品產量

            96、(定額比例法)

            在產品應分配的材料(工資)成本=在產品定額材料(工資)成本×材料(工資)分配率

           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材料(工資)成本=完工產品定額材料(工資)成本×材料(工資)分配率

            97、成本—數量—利潤分析

            98、基本方程式:

            利潤=單價×銷量-單位變動成本×銷量-固定成本或

            =邊際貢獻-固定成本=銷售收入×邊際貢獻率-固定成本=安全邊際×邊際貢獻率

            99、邊際貢獻方程式:

            利潤=銷量×單位邊際貢獻-固定成本

            利潤=銷售收入×邊際貢獻率-固定成本

            邊際貢獻=銷售收入-變動成本=單位邊際貢獻×銷量

            單位邊際貢獻=單價-單位變動成本

            變動成本率+邊際貢獻率=1

            盈虧點作業率+安全邊際率=1

            資金安全率+資產負債率=資產變現率

            100、加權平均邊際貢獻率=各產品邊際貢獻之和/各產品銷售收入之和×100%

            或=Σ(各產品邊際貢獻率×各產品占總銷售額的比重)

            101、盈虧點臨界點作業率=盈虧臨界點銷售量÷正常銷售量(或銷售額)

            102、安全邊際=正常銷售額-盈虧臨界點銷售額

            安全邊際率=安全邊際÷正常銷售額(或實際訂貨額)×100%

            銷售利潤率=安全邊際率×邊際貢獻率(利潤=安全邊際×邊際貢獻率)

            103、敏感系數=目標值(利潤)變動百分比÷參量值變動百分比

            如:銷量敏感系數=利潤變動百分比÷銷量變動百分比銷量敏感系數,也就是營業杠桿系數)

            成本控制

            104、變動成本差異分析的通用模式

            差異=價差+量差 價差=實際用量×(實際價格-標準價格)

            量差=(實際用量-標準用量)×標準價格

            105、直接材料成本差異=材料價格差異+材料數量差異

            材料價格差異=實際數量×(實際價格-標準價格)

            材料數量差異=(實際數量-標準數量)×標準價格

            105、直接人工成本差異=工資率差異+人工效率差異

            工資率差異=實際工時×(實際工資率-標準工資率)

            人工效率差異=(實際工時-標準工時)×標準工資率

            106、變動制造費用差異=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+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

           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=實際工時×(實際分配率-標準分配率)

           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=(實際工時-標準工時)×標準分配率

            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=制造費用預算總額/直接人工標準總工時

            費用標準成本=直接人工標準工時×標準分配率

            107、固定制造費用成本

            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=預算數÷產能標準工時

            二因素分析法:

            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=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-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

            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=預算數-標準成本=(生產能量-實際產量標準工時)×標準分配率

            三因素分析法:

            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=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-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

            =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-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×生產能量

            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=固定制造費用預算-實際工時×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

            =(產能標準工時-實際工時)×標準分配率

           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=(實際工時-實際產量標準工時)×標準分配率

            業績評價

            108、邊際貢獻=銷售收入-變動成本總額 可控邊際貢獻=邊際貢獻-可控固定成本

            部門邊際貢獻=收入-變動成本-可控固定成本-不可控固定成本

            部門稅前利潤=部門邊際貢獻-管理費用

            109、投資報酬率=部門邊際貢獻÷該部門所擁有的資產額

            剩余收益=部門邊際貢獻-部門資產×資金成本率=部門資產×(投資報酬率-資金成本率)

            110、營業現金流量=年現金收入-支出

            現金回收率=營業現金流量÷平均總資產 剩余現金流量=經營現金流入-部門資產×資金成本率


            泰信豐財稅-您身邊的財稅咨詢顧問!
            Consultants around you

            電話:0512-36830243 159-5092-3597 158-95655121(8:30-18:00 周一至周日,節假日照常上班)

            版權所有:2015-2018 昆山泰信豐商務咨詢有限公司 蘇ICP備16005271號-1 后臺登陸  網站地圖 

            精品性交免费视频,精品亚洲卡通动漫第一页,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,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,精品一级国产黄片